(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研究综合南沙美济环礁“南科一井”样品的锶、碳、氧同位素以及矿物学、微体古生物学、元素测试数据,分析探讨了美济环礁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将该珊瑚岛礁的演化划分为多个阶段,提出整个珊瑚岛礁的发育过程可用阶段性侵蚀-沉积模式来解释。研究表明,热带地区的许多珊瑚礁可能不会长期持续繁荣生长,发育过程中沉积间断较频繁出现甚至有时可能持续数个百万年。
星罗棋布于南海的珊瑚礁是南海最重要且独特的地质体,在生态和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科研团队,以揭示珊瑚礁的形成过程和发育模式为主要科学目标之一,2017年在南沙群岛实施完成“南科一井”科学钻探。该井是南海南部第一口穿透礁体的全取芯科学深钻,总进尺2020.2米,取芯率达到91%,是目前世界岛礁全取芯深度最大的科学钻井。近日,该团队在“南科一井”岛礁发育演化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学术期刊《古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态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地球表面》上发表。
(央视新闻客户端)
针对第四纪以来的珊瑚礁发育过程,研究对美济环礁上新世晚期以来的发育过程展开数值模拟研究,重建了礁体地层的沉积过程和潟湖的演变过程。研究表明,环礁的形成是因暴露时期的空间差异性岩溶而致的中间低、周缘高的地形,而非珊瑚和珊瑚礁在平台周缘的优先生长。潟湖内接近海平面的点礁的形成,是基于珊瑚和珊瑚礁在潟湖内地形高点之上的优先生长。该研究为全球环礁成因提供了新认识。
文章来源:《海洋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hykxjzzz.cn/zonghexinwen/2022/0908/741.html
上一篇:灭绝恐龙的撞地小行星或不止一颗
下一篇:新型大涡模拟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取得进展
海洋科学进展投稿 | 海洋科学进展编辑部| 海洋科学进展版面费 | 海洋科学进展论文发表 | 海洋科学进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海洋科学进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