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WE大会上最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在海洋一万米深处(2)

来源:海洋科学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这个科技大会中触发灵感,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像李铁风这样的年轻科学家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舞台上。 今天线上直播的

希望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这个科技大会中触发灵感,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像李铁风这样的年轻科学家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舞台上。

今天线上直播的这场大会,从黑洞奇点、意念打字、10分钟充好电动汽车到万米深海软体机器人,都是科学领域的最前沿突破。

克服海底压力的传统方式是用硬质金属材料造一个壳子,这个硬壳能抗住多大压力,就能下潜到多深的海底。前面说到,传统的军用潜艇一般下潜深度大概在几百米。685型核潜艇的耐压艇体使用48-T钛合金材料制成,勉强下潜到一千多米。

这是人类首次在没有耐压外壳的情况下将一个软体机器人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进行驱动。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海底到10909米

那就是设计能下潜一万米的深海潜水器!

狮子鱼并没有坚固的耐压壳,为什么却可以在深海活着?

有人问,花费那么大的精力,研究下潜一万米的机器人有什么用?

我们都知道南极、北极、第三极(青藏高原)、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四极。南极北极点和珠穆朗玛峰相继在100年前被人类征服,并且实现了常态化探险活动。而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则直到1960年才第一次有人乘坐潜水器下潜到10961米的海底。至今六七十年过去了,真正下潜到海底一万米的人和机器仍然寥寥无几。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 如何激发更多人对科学的好奇心,让科学成为更多年轻人的梦想,是当下中国的重要任务。

而且,狮子鱼的皮肤组织仅仅为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时刻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它的抗高压秘诀!

2019年这条软体机器鱼被研制出来,并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10900米的海底,在电池驱动下,拍动翅膀游了45分钟。成功实现了电驱动软体机器鱼的深海驱动!这是一项全新的突破!

李铁风代表的是中国新一代的科研中坚力量。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射空间站、探月球登火星正在一步步实现,火箭发射指挥间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代表着这个国家充满活力的未来。

人类制造的机器,能把人送上月球、登陆火星、甚至已经即将飞出太阳系。为什么一万米的海底却难以征服?

▲重约825公斤的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深海狮子鱼不同于其他生物,它的骨骼细碎状地分布在凝胶状柔软的身体中,连头骨都不是完整的一块,这有助于其在高压力环境下的生存与活动,能够帮助承受近百兆帕的高压。

除了这种“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传统方式,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有人说,造个潜水艇还不简单吗?其实一点也不简单,美军的海狼级潜艇最深只能潜600米,世界军用潜艇最深下潜记录是苏联685型潜艇的1027米。但地球上海洋最深处为11034米,区区一千米才算哪跟哪?

文章来源:《海洋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hykxjzzz.cn/zonghexinwen/2022/0728/735.html

上一篇:加拿大一地现49.5℃高温!“超级热浪”会成常态吗
下一篇:4.38亿年前,长江流域曾是片广阔的海洋!最新证

海洋科学进展投稿 | 海洋科学进展编辑部| 海洋科学进展版面费 | 海洋科学进展论文发表 | 海洋科学进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海洋科学进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