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4.38亿年前,长江流域曾是片广阔的海洋!最新证(2)

来源:海洋科学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通过对一系列古鱼类化石开展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早期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再次印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这项重要科研进展

通过对一系列古鱼类化石开展深入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早期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再次印证了“沧海桑田”的变迁。这项重要科研进展主要是基于该研究团队在全国范围志留系浅海红层中长达20年的野外考察工作完成的,相关成果近日在地层学专业期刊《地层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扬子海及古鱼化石产地的分布(红色代表浅海)(山显任绘制古地理图,纵瑞文提供湖北武汉生态复原图,其他生态复原图均由杨定华绘制)

十余年来,古脊椎所研究员盖志琨带领野外团队跑遍了苏、皖、浙、鄂、赣、湘、渝、黔、川、新、藏等省市自治区近50个县(市)志留纪早期的浅海红层,发现了大量的早期鱼类化石材料,为相关地区志留系海相红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重要的古鱼类化石证据。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 刘苏雅

根据古鱼类化石复原的塔里木盆地在志留纪时期的古地理位置(与华南板块一起形成一个塔里木-华南联合板块,赵文金提供)

志留纪醒目海相红层的对比之谜

盔甲鱼化石提供海相红层对比证据

另外,两者在志留纪早期的沉积环境、志留纪期间的地层架构均大致相同。古地磁研究认为,早在志留纪时期,塔里木板块大约位于北纬15°以南,即赤道附近,且位置偏东。当时其应与华南板块相连,被称为塔里木-华南联合板块。

盔甲鱼类是志留系海相红层对比的后起之秀,其坚硬的膜质骨头甲很容易被保存成化石。中国志留纪时期的盔甲鱼类化石属种繁多、个体数量丰富,经历了几次快速的辐射演化,古地理分布广泛,能够在地层对比上发挥作用。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文章来源:《海洋科学进展》 网址: http://www.hykxjzzz.cn/zonghexinwen/2022/0729/736.html

上一篇:WE大会上最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在海洋一万米深处
下一篇:中科院:华南近海发现鱼类新种

海洋科学进展投稿 | 海洋科学进展编辑部| 海洋科学进展版面费 | 海洋科学进展论文发表 | 海洋科学进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海洋科学进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